在湘钢五米宽厚板厂,运用5G技术,工程师可在室内操作天车。 唐小晴 摄
研发了将“神七”飞船出舱行走航天员各项生命体征传回飞船的“脐带电缆”、建成全国首家钢铁行业5G智慧工厂、7项核心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……湖南湘潭的产业发展曾以传统重工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,近年立足“互联网+”等国家战略机遇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,涌现出许多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,释放产业发展活力。
5G智造黑科技让钢铁工厂“高大上”
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标杆,湖南华菱湘潭钢铁厂通过与湖南移动和华为公司的强强联手,抓住机遇迎难而上,走在了5G智造前例。
坐在舒适的空调房内,工程师可通过远程天车控制磁盘,将废钢区内的废钢吸起,运送到指定区域,进行废钢煤炉重造;只要戴上VR眼镜,工程师就能在千里之外获取车间物料、车辆、车斗高度及装卸位置,给天车下发动作指令……这些无人操作的黑科技场景,正在华菱湘钢五米宽厚板厂内实现。
记者了解到,智慧天车由“操控端+5G网络+天车”组成,可在远程操控椅上实时操控炼钢区废钢跨天车,进行卸车、吊运装槽、配合检修等作业。
五米宽厚板厂天车运行车间安全员、天车工高级技师郭巍巍介绍,5G技术与工厂结合,让工程师摆脱了噪音和灰尘,在千里之外实时查看工厂清晰画面,下达更精准的动作指令。“未来还要把更多高科技融入作业环境,把半自动变成全自动,实现无人化操作。”
截至今年9月初,湘钢已经完成5G基站建设152个。“通过‘5G+AR’技术,让跨越欧亚大陆的3个国家的工程师如临现场一样紧密协作。”湘钢相关负责人说,湘钢实现了全球首例天车热容灾方案,已申请专利,获得科技进步创新奖。
据了解,湘钢“5G+智慧工厂”通过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水平的提升,已实现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%,通过节能降耗及提高良品生产率,带来年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。
湘钢工人正在作业。湘钢供图
创新炼成线缆“特种兵”
华菱线缆前身是湘潭电缆厂,系上个世纪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四大骨干企业之一。2003年,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共同收购原湘潭电缆厂有效资产,按现代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管理。
改制后的华菱线缆专注差异化发展,转向了技术要求更高的特种线缆。特种线缆主要应用于太空、海洋、高温、强酸等极端环境,比传统线缆具有更软、更轻、外径更小、更耐磨、耐高温等产品特性。
“完成收购后,我们更加关注技术,不断引入新设备、研发新工艺、使用新材料。”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硕举例,比如有将“神七”飞船出舱行走航天员各项生命体征传回飞船的“脐带电缆”、为国内第一艘超大型电船服务的“水下承力探测电缆”、替代进口的“采矿设备用拖曳耐扭曲金属屏蔽软电缆”等,“我们的产品可以上天、入海、下矿”。
目前,华菱线缆已为长征系列火箭提供了上百次高温点火电缆,产品性能不断更新换代。“几年前,我们高温点火电缆可承受的瞬间最高温是1400℃,现在不仅提高到了1800℃,耐高温时长还延长到了原来的5倍。”熊硕说。
通过不断创新,华菱线缆新建了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德国进口三层共挤生产线,悬链式硅橡胶生产线,预分支电缆生产线等,填补了硅橡胶、预分支电缆等多个产品空白。
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探索大数据、5G在线缆研发、生产上的应用。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特种线缆领军品牌。”熊硕说。
湘钢五米宽厚板厂智慧中心。 唐小晴 摄
打造“智造谷”加速“智造”速度
自2017年4月被列入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来,湘潭市通过一系列供给侧改革,让老工业基地不断发出“新枝”,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、海工装备、工业机器人等优势产业,“智造谷”在这里崛起。
作为湘潭市最早的园区,湘潭高新区集中了许多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,制造业基础好。近年来,陆续有新松机器人、千智机器人、世优电气等为代表的机器人本体、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产业链企业在这里落户,为传统制造业赋予了强劲动力。湘潭高新区也被定位为湘潭“智造谷”的核心区,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迅速。
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了10余种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特种机器人,获得了20多项专利。其生产的自带消防液和灭火弹的消防机器人“头部”配备了高压水枪,雾化灭火的可控面积达500平方米,并可自动探测周边一定距离的生命体征和寻找火源。
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中国特种机器人研发高地。”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武说,湘潭高新区以机器人产业为先锋,引领构筑起一座智慧之城,把科研梦想变为生活日常。(记者 唐小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