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9日,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,该轮投资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。获得资金支持后,滴滴将加大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及相关AI技术投入,探索区域落地,助力当地“新基建”发展。
资料显示,工信部于今年3月9日发布了《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》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,并拟定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,意味着中国将正式拥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。
新的分级标准将给行业带来利好。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显示,到2021年,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.3亿美元,到2035年,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。
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我国有数百家产品标签为“自动驾驶、智能驾驶、无人驾驶”,且状态为在业、存续的企业(以下简称为“自动驾驶相关企业”),主要分布在北京、广东和上海,三个地区的企业总数占全国相关企业总数的62.6%。
与此同时,我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。天眼查专业版专利数据显示,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共有超过1.2万件与“自动驾驶”或“无人驾驶”相关的专利,其中于2019年新申请的专利超过3000余件。
如今在“新基建”的浪潮中,部分企业将自动驾驶技术与5G概念相结合,例如,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其中一项发明为“基于5G网络通讯的无人驾驶压路机群避障方法和系统”,目前正在审查阶段。
当然,这一市场也备受投资者关注。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截至目前,我国有融资信息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为30家,融资金额高达数百亿元。
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及行业规模的扩大,自动驾驶势必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。(本报记者 许洁)